食物「汆水」是什麼? 煮食術語你要知!

當大家睇到食譜寫個咩肉要「啤水」後「汆水」時,又知唔知指咩呢?

汆水時間?原因?冷水下還是滾水下食材?拿捏不當,也會影響湯水和菜餚的色香味。

1.汆水

汆水,讀音:「穿水」,又稱汆燙或飛水,是烹調時處理食材的方法,即將食材放入滾水灼煮,旨在令食物排出血水,去雜質、去異味及去油等。而汆水,食材可以冷水落,亦可以在水滾後才下,要視乎食材種類而定,譬如話用來煲湯嘅排骨,一般含血水及雜質,最好以凍水落骨,水慢慢滾起嘅過程能讓排骨入面嘅血水滲出及浮起雜質,之後用來煲湯,湯頭自然清澈味鮮。如果滾水下排骨汆水,高溫令肉快速收緊,將血水及雜質包裹,煲出來嘅湯頭色澤便較為混濁,味濃烈且油多。

汆,如拆開字型來看看到「入水」,然而「入水」的時間何以掌握?認知中汆水應該要以短時間完成,但時間要多短?5秒?30秒?1分鐘?還是再長久一些?重點是看看甚麼食材方可決定,一般控制食材在七至八成熟即可,不必將食材煮熟。至於,汆水時,以滾水下還是冷水下才比較好?這也是很多入廚新手有躊躇的地方。滾水或冷水下食材汆燙,兩者均可,按食材汆燙後的質感、清潔度及營養保持等各方面來決定。

2.啤水

啤水,是飲食業行內術語,指用清水不停沖洗食物,旨在短時間內將急凍食材解凍、去除雪味和異味、沖走污物以及令食物纖維變軟,但由於用水量非常多,可以說是非常之唔環保。

分享給朋友
daddycookhk@gmail.com

About daddycook

你們好歡迎嚟到這個網站,這裏能夠分享你們的生活事情!
View all posts by daddycook →

發佈留言